找到相关内容64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学佛三要》的启示

    生 起惭耻的情操; 或者,对己、对他心具恶意,身、语有恶行 时,良心生起羞愧的情感。 能反省无有自行、教他、赞叹、 随喜十善行,而已有自行、教他、赞叹、随喜十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947279.html
  • 《思益经》“七邪法”初探

    那么在其它论典的说法又是如何?笔者列举如下: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T27.181c6“邪见断善根”、《瑜伽师地论》T30.281a“云何断善根?谓利根者,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故,得随顺彼恶友故,...

    陈景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447475.html
  • 我追随布大四十二年的回忆

    存在于你们的‘力密卡’中。”  每当布大向利欲熏心或心怀恶意之人说法的时候,他的言魂中就发出很强烈的光,射进听众心中。当时坐在第一排的诸大弟子,都能以心眼看得很清楚这种强烈的光。因此,当时的印度人把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147496.html
  • 皇帝与和尚(1)

    就近乎是饿死了。  笔者亦曾目睹耳闻有佛教人士为文对梁武帝恶意的批评,因为他们未曾看过武帝平生的事迹:如果看过了本文以后,那将要大生惭愧心,不该再道听途说的加以批评了。希望现今诸山长老大德们能免以此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647605.html
  • 西行法师著:哼哈一如说(2)

    ‘横行霸道’,大家都不再想跟您们为邻,只好都搬家了。”“哇~哇~哇~”“喂!喂!干嘛哭的这么大声呀?”“老虾伯,我们只是想改过修正,替大家做一点事,与他们好好相处嘛!为什么会变这样?我们又不是恶意的。...丝蛇盘卷于洗手处!”。  看它并无恶意,便放佛号(念佛机)在其侧,为说三皈依,且说“今现此形,令人惊恐招讥嫌,故愿请自速去。”谁知竟蛰伏终日不动,似有所愧悔。  傍晚,一师拿桶。跟它说“对不起!虑晚上不...

    西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447635.html
  • 《借壳指月》之<研究心得>

    熟处放教生。恶习、恶性的串习力量,本来就是根深柢固的,现在必须让它慢慢的疏松,把种得深的恶意种子扰乱,举话头做功夫,把漂在水上的杂物、垃圾拨掉。蕴藏于阿赖耶识的种子,就像用久了的尿桶,臭味都被吸进去了...

    释印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047887.html
  •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

    关系,即是业说的基本。例如,《法句经》第一偈、第二偈明确地提示此点如下:5   [184]第一偈   诸法以意为先导,以意为胜,由意所成。   若以恶意言说或行动,   因此苦随及彼身,   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8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心

    世间以心为主导,由生起的心而左右。[1]   [30]或者,   诸法以意为先导,以意为胜,由意所成。若以恶意言说或行动,因此苦随及彼身,犹如车轮跟随挽牛之足。   诸法以意为先导,以意为胜,由意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748010.html
  • 宽忍法师著:佛教手册(6)

    佛陀入灭后200年左右君临摩揭陀国之王,初时崇信外道,不信佛法,故恶意砍伐佛陀成道处的菩提树;但枝干虽被砍伐殆尽,未久仍新芽繁茂,阿育王乃悔悟而令匠人筑十余尺高的石栏环绕严护。有人说从石柱的刻文推之,此...

    宽忍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648159.html
  •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

    指明怎样修忍辱。比如如果有人以恶意、恶事强加于自己,也决不能“以恶报恶”、“以怨报怨”、“以嗔报嗔”、“以打报打”、“以杀报杀”,而应以善意、善言、善事来回报他、感化他。要乐化怨仇、化时不厌。即使是在...

    李华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948234.html